Simple accordion

Accordion Title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sed diam nonummy nibh euismod tincidunt ut laoreet dolore magna aliquam erat volutpat.

Accordion Item 1 Title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sed diam nonummy nibh euismod tincidunt ut laoreet dolore magna aliquam erat volutpat.

Accordion Item 2 Title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sed diam nonummy nibh euismod tincidunt ut laoreet dolore magna aliquam erat volutpat.

Add any element to accordion
【名人系列】莊詠琳 | 我幫你請到人

環球邦信知識產權總經理莊詠琳(Cherrie),入行17年,從門外漢做起,靠個人堅毅意志,咬緊牙根,一步一腳印地成就今日行內的地位。她坦言,公司是靠賣網域名起家的,但事實上她本人卻對IT科技認識不多,因此公司將於今年推出全新網上招聘平台—「點招聘」,除了是個人的新開始,亦是意圖改變招聘市場的野心之作,令人期待。Text / Jerry Hui Photo / Cheung Chin Yui 近年很多商會活動,都會偶然見到Cherrie的踪影。印象中的她,擁有良好的親和力,說話時不溫不火,卻往往一矢中的,市場觸覺敏銳,對行業發展及市場趨勢均有見地,因此筆者亦很喜歡找她談話,總是獲益良多。後來她談到為何近年熱衷於加入商會,原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市場上找不到好的人才,故希望透過商會網絡,解決人才短缺問題,然而跟很多商會會員傾談之下,才發覺大家都面對同一問題,就是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於是便逐漸有了成立「點招聘」網站之意念。 「香港有個很大的招聘網站,公司每年都會付出十幾萬的費用,但結果就是,該網站不停地send應徵者CV給我們的人事部,我是用兩萬幾人工去請人事部的同事來工作的,但其主要工作卻變成了查閱這些CV,然後安排面試。就算面試成功,上班了,但一個月後,他(她)又可能離職,所以在香港真的很難請人,而以目前情況來看,是幾乎每間公司都遇到這個問題。另外,亦可以利用獵頭公司找director,於是我又要付十幾萬給agent,但結果請來的人最終又是不合意的。為何整個勞工市場,都解決不到這個問題﹖」因此她強調,推出「點招聘」的最大原因,就是想去改變現有的勞工市場情況,改變市場規則。 建人才配對平台每個新項目,一定牽涉投資,她亦指出,目前投資過百萬,都是為了完善網站的功能。「網站有很多功能,因此就算選網站的合作夥伴亦要經過精挑細選,所以目前仍在寫程式中,寫完程式再進行測試,預期年中推出。」隨著資訊科技急速發展,網站的設定,自然不是甚麼新鮮事,但眼前的問題是,各式各樣的網站如海量出現,但真正貼心,有助解決問題的,當中又有幾多?「『點招聘』跟市面上其他招聘網站的最大分別,是可以幫客戶過濾應徵者的資料,令他們可以找到最合適的人才。如何做到?自然需要網站背後強大的AI分析功能,因此網站推出後的頭兩年,我們會免費讓客戶使用,以收集數據。另外,我們亦嘗試在網頁推動另類職場工作文化,如可以半日在公司,半日在家工作,又或者只返半日工等。其實現在求職者對工作的要求已有所改變,不一定要薪高糧準,反而若果一份工可以多大假的,將更有吸引力。」 網站是一站式的,由前期到後期,均有提供相應服務。她表示,網站上亦可以安排做face time面試,以及直接預約時間,方便雙方人士。「我們亦提供評分功能,像Open Rice一樣,可以向應徵者給予一個評分,如應徵者約好時間卻最後不來見工的,就可以打分評級等。這個特別設定,將是網站最強勁的功能之一。目前市場最需要的,是matching,是各公司及應徵者之間的合適配對,而『點招聘』便可以做到。」「點招聘」一日未推出市場,目前都只是紙上談兵而已,但Cherrie看來信心滿載。她微笑道:「是很有信心的,因為手頭上已有一班忠誠的大客。公司在2015年推出『點商標』服務,未正式推出已有千幾二千萬生意,反應很好,我相信這次亦一樣。而商會方面又有過千間公司,客戶方面不成問題,因為大家都在面對一個難題,就是請不到人。」 [...]

八珍第三代掌舵 伍尚鈞 革新老字號 細味人生

八珍是本地甜醋及調味醬料品牌的品牌,其廣告歌最尾一句「八珍甜醋份外香!」更是深入民心。八珍第三代掌舵人伍尚鈞7年前加入家族企業,傳承爺爺及父輩對優質產品的堅持承諾,更逐步引入創新思維,更讓傳統老字號能夠與時並進,延續品牌的成功。 八珍第三代掌舵人伍尚鈞。 與父親伍錦康一樣,伍尚鈞也是一名工程師,他曾在跨國公司奧雅納工程顧問工作,香港首個零碳建築零碳天地就是他的手筆。從構思到落成不過十五個月,他應用了80項工程技術達到創新環保效果,項目獲頒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創意大獎建造組別第一名。他坦言,兩者有其相近之處。「在當環保工程師是用最少的能源,及把最好設計,應用於建築工程當中;回到醬料工廠,把原材料好好運用,掌握發酵過程及時間,甜醋可說是八珍最皇牌的產品,佔其收入三分一,全港市佔率逾五成,「煮豬腳薑最重要是醋,它溶化豬腳鈣質和蛋白質, 醋夠靚,煮出來的豬腳薑才夠好吃。」伍尚鈞說。八珍產品一向予人「真材實料」印象。伍尚鈞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是機械工程博士。他接手八珍時只有36歲,從設計最新環保技術的工程師,搖身一變成為老牌醬油品牌的釀製出最優質的產品,兩者同樣有利於人群。」 八珍門市已換上新裝。 八珍仍保留將軍澳工業邨新廠房天台自然生矖醬料。 釀最靚的醋 曬最靚豉油伍尚鈞童年時與八珍結下不解之緣。他自小與醬油「打交道」,在西貢醬園玩捉迷藏,躲在比他高的醬缸之間;過年時會去旺角舖頭幫忙摺紙盒,再大一點就幫忙遞糕給顧客。他說,當工程師雖然開心,父親想退休了,他回巢接班亦不作他想。「其實不一定要我接班,也可以請管理人,但我覺得這個機會好難得,管理一盤八十年的生意,我都要試一試。我見到爺爺同爸爸如何管理公司,不是做到最大、賺最多錢,而是釀最靚的醋、曬最靚的豉油、煮最香的醬料、做最好食的賀年食品,我想做到和他們一樣。」「八珍」堅持香港製造,以傳統古法天然發酵釀製;更堅持不加增味劑、防腐和添加劑。八珍產品都標榜香港製造,他們在東莞有廠房,用來採購農作物,及物流運輸,然後交由香港廠房生產。隨著業務迅速發展,「八珍」生產線不斷擴充,於1950年遷往葵涌,於1965年再搬至西貢,其後於2012年遷入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新廠房。兩父子同是工程師出身,在將軍澳廠房生產方面卻是傳統與創新兼備;「工廠有傳統方法,亦有利用自動化的機器,如包裝。又如製造豉油,我們還是依循季節步伐,即所謂的『春曲、夏醬、秋油』三步曲,春天讓曲菌生長,然後在夏天日照下慢慢發酵,即是夏醬,再到秋天泵上屋頂的瓦缸中暴曬,所做的豉油才會變得醇厚。」八珍是本港少有以天然發酵的豉油製作的廠商。「現在很少廠商用這傳統方法了,不少(時間較短的)其實加了味精。」他說。 2011年八珍新廠房落成。 八珍近年業務走向多元化,年前加入美食車行列。 承辦美食車 進軍中式節慶產品近年八珍在伍尚鈞管理下,不時推出新的產品,當中不乏一些獨家醬料如仁稔醬、陳皮豆豉醬和櫻花蝦香辣醬等,近年推出多款傳統節日為老饕製作應節食品,如農曆新年的蘿蔔糕、年糕及炸芋蝦;端午節糭子及中秋節手工烘焙月餅。他說,主打應節食品是源於爺爺於四、五十年代以手工製作應節食品餽贈親朋及珍貴客戶的心意,雖發展成為生意,但仍然保留其原本的「送禮以珍」的初心。至於市場推廣方面,伍尚鈞坦言,八珍近年已甚少投放資源做市場推廣,主要是靠口碑及門市宣傳,近年開設網店,藉此打通線上與線下的業務。另一方面,在2017年,八珍承辦美食車項目,他說,透過美食車這個平台,利用品牌各式醬料煮出各式佳餚,「軟銷」港式醬園的飲食文化。曾為環保工程師的他,設計這部美食車,號稱是全港首部環保美食車,曾奪中電第六屆「環保節能機構」嘉許獎,獲傳統美食組別金獎,該美食車最觸目的,是在車頂上安裝的兩塊約1米至1.5米大塊太陽能板,每年可提供200度電,供電給美食車內的風扇及手機充電設備。 八珍第二代伍錦康(左)三代同堂。 兒子出生 回想甜酸在心頭談到傳承,伍尚鈞不得不提剛出生數月的兒子,這次相隔40多年的「薑醋」,別具意義。談及兒子,他不禁想起了醋的甜與酸。「『甜』是感受到太太疼愛兒子,及我父母對我的愛護之甜美;『酸』則是經歷父親由年輕走到年長,頭髮由黑變白,世代傳承的那種肩負重任辛酸。」伍尚鈞希望,讓更多家庭能夠品嘗八珍這個品牌的美味可口的醬醋食品,品牌形象更加「入屋」,把優質食品遍及華人社會。 [...]

「北極光王子」唐銘輝 多才企業家 組極光協會倡環保

傳說中,北極光代表幸福、浪漫。只要看到北極光,便會幸福快樂。」能飛到北歐看極光,在一片無邊寂靜中感受此大自然奇觀,本身就已值得回味一輩子。有「北極光王子」之稱的唐銘輝(Anson)帶上相機,花了10年時間,走遍70多個地方,拍下過萬張照片,為的是一圓「追光」夢。 有「北極光王子」之稱的唐銘輝 擁有多重身分的唐銘輝Anson,名符其實是一名多才多藝的商家。他也是一位作曲家,會演奏鋼琴,他將自己對於北極光的感受、喜愛,投射於文字和音樂之中,將北極光的相片與之結合,構成一種北極光的藝術。 問及他為何踏上愛北極光之路,「早期到處旅行的時候接觸到北極光,馬上就沉迷其中,從此就開始了『追光』之路。」他說:「每一次置身其中,親眼看見一刻,都會有種人很渺小的感覺。而且很多時追光的過程都是在嚴寒中進行,對自己的精神、意志都是一種磨練,讓人重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也讓人肅然起敬。」Anson說。敬重以外,更多的是喜愛之情,「北極光不單只是攝影,就像藝術亦不單只是攝影,亦有音樂、繪畫,北極光一樣可以有各種創作。」 星雨希望透過極光相片、錄像、音樂、知識、旅途故事及所見所聞,推動保護及珍惜北極圈。 他的中文筆名是星雨,英文筆名叫「The Rain」,「The Rain Aurora」(星雨北極光)即他與北極光相遇的轉化融和。去年,歐盟更正式批准他註冊「The Rain Aurora」這個名字。 兩年前,Anson 及20 多位專業攝影師成立了「國際極光協會」(Aurora Association),總部位於俄羅斯。後來協會更在加拿大黃刀鎮、香港等地設立分會,他其後與極光發燒友陳亮生(Francis)成立香港分會。Anson說:「成立協會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能讓大家有個平台可以分享北極光之美。」 [...]

蘇富比 程壽康 談逆市而行之道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蔓延至今已數月,在各國積極抗疫的期間,全球疫後「新常態」經濟已逐漸出現。面對新常態帶來的挑戰和危機,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認為保持創新思維和韌性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剛於7月份圓滿結束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創下了驕人成績,究竟企業是如何在不明朗環境下成功捕捉市場機遇,突圍而出? 因應新冠疫情,今年蘇富比將於原定4月的春季拍賣延期至7月初在香港舉行。在這期間未能舉槌,蘇富比並沒有靜靜等待,而是把握時間著力發展網上拍賣,配合多元化的銷售模式,迎來了史無前例的佳績。 至 2020年目前為止,蘇富比已舉行超過 250 場現場及網上拍賣,平均成交率達 80%,累計銷售額達25億美元。程壽康指出,春拍的成功取決於客觀市場因素及團隊卓越的籌組能力。「雖然經濟環境充滿不穩定因素,加上疫情影響,大眾對藝術品市場未必有信心。但根據過往經驗,其實藝術品市場往往與經濟環境未必直接掛勾,前者的市場壽命通常會比金融市場稍長。以1987年的全球股災和1998年的金融風暴為例,拍賣市場在隨後兩年反而持續增長,蘇富比全球拍賣成交額在1998年和1999年分別上升了5%和16%。」 在準備工作方面,蘇富比早於3月看準利用線上平台的先機,大力增強網上拍賣,滿足世界各地藏家的熱切需求。「我們預先將部分現場拍賣改為在網上舉行,同時新增不同類型的網上拍賣,例如適合年輕人的快拍環節、價格門檻較低的名錶、洋酒拍賣,並繼續遙距進行徵集和銷售活動,按照客戶的需求而制定靈活變通的策略。」 程壽康補充,徵集有質素的藝術品也是十分重要的過程,重質不重量是關鍵,「我們發現愈精彩、愈新鮮、愈罕見的精品,加上合理的估價,往往能夠驅使消費者的購物慾。要確保徵集過程順利,靠的是蘇富比之經驗和聲譽,以及與全球客戶的密切關係。當我們與了解市場的客戶溝通時,他們很樂意將藝術品交託給我們,並將估價調低至合理水平,帶來龐大的升值空間。這也是蘇富比在疫情下創出佳績的原因。」 融合科技 促進多項數碼創新 受疫情限制出遊影響,不少藏家積極透過不同渠道競投心頭好。因應當前環境,蘇富比迅速應變,並在電子圖錄、影片推廣、拍賣直播及社交媒體方面更臻完善,為客戶提供更設身的互動體驗,成功突破時間及地域界限。 隨社會發展步伐加速,大眾對科技的興趣和應用程度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程壽康介紹:「由於客戶未能親臨蘇富比,現場拍賣的形式亦有所不同。以6月 29 日舉行的紐約晚拍為例,拍賣以史無前例的網上直播形式舉行。拍賣官身處倫敦的無人房間,遙距接受紐約、香港及倫敦專家之電話出價,以及全球藏家網上競標,並全程以高清全球直播,體現真正多元互動的環球拍賣體驗。」他笑言,雖然團隊不習慣在時差下早早上班,但這是一個既新奇又有趣的難忘經驗。鑒於是次成功,未來擬計劃以香港為基地,舉行網上直播拍賣。 [...]

八十後「創業家」 助中小企數碼轉型

一場新冠肺炎,改變了企業生態,實體業務被疫情所累,轉戰網上宣傳,但不少中小企缺乏經驗,未懂相關竅門,八十後青年人梅禮豪(Manos)與友人合辦「創業家」,開班教授創業者如何準確地投放Facebook,除為自己在逆市找到生路外,也為中小企找到了新路。 梅禮豪(Manos)一直深信「工字不出頭」,立志創一番事業,但他創業路也不是一帆風順。 Manos 大學畢業後從事設計工作,惟人工奀工時長兼且被炒,逐決定創業以掌握自己的收入與人生。2011 年時開展手飾生意「Moni HK Jewellery」,時值團購網興起,Manos 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及英國等團購公司合作,在當地銷售首飾。Manos回想創業初期迅速取得成功:「收到幾多訂購甚至收了錢才取貨,零成本每個月可穩賺$80 多萬以上,以為搵到發達方程式」,一年多以來總收入過千萬。惟團購網快起快落,不久生意便急速衰退,曾有兩年零收入,人生跌至谷底。 創業歷盡起跌  自研網上推廣 及至他靈機一轉,2014 年,決定轉戰經營首飾的樓上舖,並開始嘗到在Facebook 投放廣告,試盡不同的方法,終摸索到一套有效投放Facebook 廣告之法,令生意不斷增長,儘管年前遇上反修例事件影響,不少中小企大嘆生意難做之時,他的首飾店生意仍每月持續增長約二成;他表示,現時每月投放約$20 [...]

Click me!